优美诗词网
  • 诗词
  • 书籍
  • 格言
  • 作者
  • 投稿
  • 登录

柳中庸《征人怨》

2017-08-22 493次浏览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金河:即黑河,源出内蒙古,注入黄河。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陈志明)

柳中庸的粉丝 成为作者的粉丝

柳中庸的作品

  • 《征人怨》
诗歌投稿

唐诗三百首

  • 《春望》
  • 《八阵图》
  • 《登高》
  • 《怨情》
  • 《早发白帝城》
  • 《春晓》
  • 《落花》
  • 《终南山》
  • 《寄全椒山中道士》
  • 《东郊》

宋词三百首

  • 《千秋岁·数声鶗鴂》
  • 《苏幕遮·碧云天》
  • 《绿头鸭·玉人家》
  •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 《念奴娇·萧条庭院》
  • 《采莲令·月华收》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木兰花》
  • 《花犯 咏梅》

最近发表

  • 《《夕秋》一夕人间看汐沚,心如止水!》
  • 《平生深愧幾千回》
  • 《二十四节气雨水节气相关的诗词》
  • 《《任侠》腰横白刃骚,走马放千刀!》
  • 《《关曲》如歌刀酒烈,热血火中烹!》
  • 《《登顶》云飞天外远,大境自逍遥!》
  • 《《桃媚》烟江晓日红枝满,纸醉人间花幸词!》
  • 《《殚》大雪向前澜,弓刀白月滩!》
  • 《《离怨》秋横星意晚,水湛月愁澜!》
  • 《《韵逝》思许如昨日,静待人间结!》

热门

  • 《千秋岁·数声鶗鴂》
  •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
  • 《送客之湖南》
  • 《赏花归去》
  • 《长恨歌》
  • 《喜达行在所三首》
  • 《春望》
  • 《八阵图》
  • 《蜀相》
  • 《天问》
×

Copyright © 2024 | 京ICP备16025998号 | 网站地图 | 鸿远博客 | 乐享推荐 | 友链联系:312036029(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