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悖论是一个有关外星人、星际旅行的科学悖论,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提出背景
195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的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1975年麦克·哈特在文章中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更具体的探讨,有时也被叫做麦克·哈特悖论。
主要观点
-
尺度问题:银河系大约有2500亿颗恒星,可观测宇宙内则有700垓颗。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符合平庸原理,即地球不是特殊的,只是一个典型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有人用德雷克公式来支持这一论点。
-
缺乏证据问题:考虑到智慧生命克服资源稀少性的能力和对外扩张的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会寻找新的资源和开拓恒星系统,然后涉足邻近星系。但在宇宙诞生137亿年之后,我们没有在地球或可观测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切实可靠的证据。可以认为智慧生命是很稀少的,或者说我们对智慧生命的一般行为的理解是有误的。
相关解释
-
宇宙中不存在别的文明:宇宙中像地球这样产生生命和文明的环境是绝无仅有的;即便外星文明曾经存在过,也可能被宇宙严酷的环境摧毁了;生命从星系的一部分扩展到另一部分很艰难,所以还没到地球。
-
外星文明存在但无法接触:人类的科技文明仍处在低级阶段,尚无法探测外星生物;外星文明在发展出星际旅行科技前灭绝了;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时方向出现了偏差,比如外星文明不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外星人早已发现地球和人类,甚至已来过我们身边,但我们未能察觉;“动物园假说”认为,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并不想与人类建立联系,只想把地球视作“自然保护区”;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模拟出来的。
费米悖论无论是对于天文学界,还是对于科幻圈来说,都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它激发了人们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科学家们从多个学科角度去思考和研究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问题。